“合成生物”风起 川宁生物“冠军基因”待释放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合成生物”风起 川宁生物“冠军基因”待释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表示,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他特别提及,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政策预期之下,合成生物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其中包括龙头企业川宁生物(301301)等。作为由科伦药业(002422)分拆出的生物发酵技术平台企业,川宁生物已经构建完成了从选品到研发再到大生产的全链条,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
公司研发生产的红没药醇是我国率先采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案例,该产品的发酵效价和糖转化率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在国内首先实现了该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合成生物风起 龙头企业获资本关注
“合成生物”概念刚刚在A股市场升温,而对于早早布局其中的企业而言,这是一场意料之中又姗姗来迟的关注。
合成生物学即生物制造,这是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旨在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
在制药、农业、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合成生物学都展现出成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潜力。以医药健康领域为例,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路径来生产之前难以大规模制造的重要药物,如抗癌药物和疫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来源:BCG、B Capital)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在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2028年将成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
4月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提到——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政策利好的预期下,合成生物在A股市场刮起了一阵强风。其中,川宁生物连续收获多个“20CM”涨停板。截至5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已经较4月22日收盘价上涨约80.40%。
作为由科伦药业分拆出的生物发酵技术平台企业,川宁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川宁生物已经成为国内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而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川宁生物已经具备规模化优势,公司合成生物项目占地591亩,分2期建设,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一期项目建设有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产线2条,主要产品包括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依克多因、红景天苷、麦角硫因等。
规模优势外,川宁生物也已经搭建完成了从选品到研发再到大生产的全链条,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川宁生物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可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及区位优势,从多维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公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成本优势。
如在气候方面,新疆伊犁具有适合生物发酵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能够提高发酵水平,进而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能动方面,公司建有火力发电厂且靠近煤炭产地,整个新疆地区煤炭、能源成本相对较低,公司能源成本有较大优势。
百亿平台优势凸显 克服源头技术及量产难题
目前,合成生物学仍处在产业化初期,突破技术难题、提升关键技术科技含量、破解产品同质化是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实现率先抢跑的关键。
以川宁生物主要业务所处的合成生物学中游为例,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可谓“九死一生”,曾有多个海外合成生物学巨头克服万难研发出合成生物学新产品,但都倒在了量产的前夕。
川宁生物经过多年潜心技术研究,已经在生产环节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技术集成,在核心技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公司独创的500m 发酵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抗生素最大发酵罐,单批次产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规模化效益显著。同时,川宁生物注重创新投入,破解技术难题,率先打破技术壁垒,成为我国首家酶法生产7-ADCA产品的企业,新工艺大幅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
财务数据显示,川宁生物历年来研发投入稳定增长,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525.81万元,同比增长56.18%。
除在生产环节提升效率,克服技术难题外,川宁生物深知底层技术的创新才是创新的源泉。为此,2020年,川宁生物在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前沿上海,成立了上海锐康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康生物”)。公司定位为合成生物制造高端研发创新中心,围绕高端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进行布局。
目前,锐康生物已采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打造了完整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搭建了计算生物学菌种从头设计平台、自动化高通量菌种构建和筛选平台、多尺度发酵过程优化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平台,打通了菌种设计、构建、测试和学习的工程闭环。通过多轮的迭代,选育出性能优良,能完全满足工业化生产的工程菌,克服传统生物育种的局限性,并极大提高研发效率。
以自动化智能化合成生物研发设备和液体工作站为例,川宁生物已经构建起高通量菌种构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优势。该自动化平台可大幅度提高DNA自动化组装和基因组编辑的效率,相当于20个有经验的全职员工半年的工作量。同传统依赖于人工为主的菌种构建和酶改造相比,该技术优势能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去年,锐康生物通过自主研发已向川宁生物交付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肌醇、角鲨烷、依克多因等产品。其中红没药醇已成功在“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进行生产并已进入销售阶段。这是我国率先采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案例,该产品的发酵效价和糖转化率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在国内首先实现了该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早期技术的投入离不开试错的底气与资本。尤其是针对合成生物学这样的早期颠覆性技术,没有坚实的托底就没有放胆的投入。对于川宁生物而言,母公司科伦药业已经用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及坚定的耐心、信心为其构建起一个百亿级的产业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川宁生物得以源源不断地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和技术,保持其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利用产业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树立领导地位。
2023年,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8.23亿元,同比增长26.24%;归母净利润9.41亿元,同比增长128.56%。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19.96%;归母净利润为3.53亿元,同比增长100.98%。
川宁生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完美继承科伦集团“冠军基因”的体现。科伦药业已经摘取了大输液领域的全球桂冠,这种不可更改的精神气质和不可回绝的心灵向往将在川宁生物身上得到再次印证。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以上就是关于【“合成生物”风起 川宁生物“冠军基因”待释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