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环境向“新”而行 行稳“质”远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首钢环境向“新”而行 行稳“质”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以来,首钢环境深入开展“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成果转化为手段,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以“新”提“质” 抢占发展新高地
首钢环境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长期致力于建立、完善、优化基础实验室建设,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环境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基础研发与中试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建设成立首钢环境研发中心,其中石景山研发基地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包括850平方米的基础研发实验室和55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配备各类实验及检测仪器设备120余台套,满足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土壤修复等工艺技术研发的中试需求;鲁家山研发检测基地总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配备气质联用、气相色谱、ICP、AA、AFS、IC等大型仪器,各类检测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满足气、固、液等近400项指标检测。
瞄准市场需求,深度开发市场紧缺的关键技术,形成产业核心竞争优势。上半年,组织实施科技研发项目19项,研发投入完成1347万元,研发投入强度3.25%,申报专利12项,获得专利授权6项,申报技术秘密2项,首钢环境获批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为提高厨余垃圾的资源化价值,首钢环境对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有机渣理化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它含有糖类物质,这让我们无比激动,因为有糖就可以利用发酵菌发酵产生乙醇,这和利用粮食酿酒是一个道理!”研发团队成员介绍说。该工艺技术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首钢环境趁热打铁联合高校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厨余垃圾和纤维类废物制乙醇关键技术及示范”,通过实验室小试试验,完成了初步工艺路线设计,搭建了中试试验线,经过数次参数优化试验、调试,于5月30日顺利产出乙醇,为厨余垃圾处理行业有机渣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方向。联合高校共同研发“钢铁炉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完成基础试验和烧结杯实验,为后续制定工艺技术方案、形成具有首钢特色的飞灰资源化利用路径奠定数据支撑。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和知识驱动的城市固废焚烧脱硝过程智能操作优化”,搭建包含垃圾池智能管理、焚烧炉智能控制及烟气排放智能预测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环保产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撑。
凝“新”聚力 “技术+”引领全面创新
首钢环境通过“技术+咨询、设计、设备成套、专业运营”全产业链多业态组合模式,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及再生产品应用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和污染土原位、异位修复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具备了向外拓展的“硬件条件”。
在建筑垃圾领域,依托“十三五”国家科技专项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相继攻克了高混杂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关键设备、多元化利用技术三个关键控制点,形成了具有首钢特色的建筑垃圾全产业链处置技术体系,在北京示范项目成功应用,并推广至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在项目实践中实现技术升级迭代,进一步提升了首钢环境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在土壤修复领域,自主研究的回转窑异位热脱附土壤修复工艺系统累计处理修复污染土100余万方,自主开发的电磁波热脱附设备,经中国金属学会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用于土壤修复方面的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在引进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技术适应性创新,成功应用于首钢园区北区大面积修复,并实现了装备和技术参数的优化,同时开发出了集中式热烟气加热炉土壤原位脱附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工程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异位、原位土壤修复技术日益成熟,已逐步推广到青岛、淄博、武汉等地。
从“新”出发 构建“双碳”产业体系
首钢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资源统筹、双轮驱动、系统推进、内外畅通的原则,紧紧抓住“双碳”机遇,抢抓市场先机,努力构建“双碳”发展新格局。
加强统筹领导,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首钢环境2024年“双碳”工作推进方案》,明确28项重点任务,挂图作战、定期调度。针对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生产设施,制定了极致能效工程方案,分阶段实施节能降碳技改工程,持续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举办第一、二季度“双碳”大讲堂,邀请北京绿交所专家、首钢科学家开展“双碳”知识培训。
聚焦主业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发展内涵,根据国家固废处理新需求,探索沼气制氢、厨余垃圾有机质制乙醇、生物蛋白等副产物高值化资源利用路径,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RDF低碳替代燃料等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服务钢铁基地“双碳”战略,积极谋划建立辐射股份、京唐的废钢回收、加工、供应产业链,赴天津、涿州、曹妃甸、迁安等地拓展废钢业务;推进烧结烟气CO催化燃烧技术研发和应用,制定节能降碳改造方案,实现烟气入口CO浓度大幅下降,创新合作模式,与股份公司签订EMC合同,计划9月份投产运行,预计每年节约费用2347万元,节约标煤1.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7万吨,力争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方面迈出新路子。
向“新”而行 培育壮大新动能
首钢环境深度聚焦“一引领两融合”,通过找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生产经营的契合点,各产业板块高效顺稳运营,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公司转变经营理念,提升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三大环节管控能力。在前端收集环节,依托物联网系统,实时掌握餐饮单位运营情况,对收运车辆和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在中端运输环节,发挥“公交化”收运优势,实施差异化运输组织,将大型餐饮单位、火锅店等油脂产生量较大的餐饮单位与菜站、蛋糕店等油脂产生量少的单位分开收运,提升油脂集中度;在末端处置环节,通过精细化生产组织管理,针对油脂含量较高的厨余垃圾,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集中处置措施,有效提升油脂提取率,上半年,厨余垃圾产油量较去年同期提高177吨,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05万元。
新能源公司创新管理模式,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四个示范”“五个控制”要求,通过合理压缩手续时长、串联变并联等方式,完成厨余项目前期手续办理。5月9日项目取得了施工许可证,5月16日实现开工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开工任务。
资源公司加快培育新项目,携手清华大学,与北京公联洁达公司合作的冷拌沥青再生产品应用开发项目落地实施。丰富产品规格,积极占领京西、京西南市场,成为石景山区2024年大件垃圾项目合格供应商。
首科公司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在“全员跑市场”和“项目承包”的基础上,新筹备组建了两支精干的独立市场开发团队——外部土壤修复项目部和新业态项目部,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定指标、定责任、定权力、定利益。上半年,先后开发迁钢一氧化碳催化燃烧节能项目、高青县化工产业园地下水污染源防渗试点及地下水修复项目等14个项目,累计签约额15895万元。
检测公司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搭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快市场布局,承接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检测业务,与国检集团(603060)“奥达清”组建联合体,中标“北京市城乡供水水质督查与安全风险评估项目”。
来源: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关于【首钢环境向“新”而行 行稳“质”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