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捕杀1400多只白侧海豚 丹麦捕杀1400多只白侧海豚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丹麦捕杀1400多只白侧海豚,丹麦捕杀1400多只白侧海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据“今日俄罗斯”(RT)13日报道称,丹麦法罗群岛近1500只海豚在周末的捕猎活动中被杀,海水被染成血红色。
根据视频显示,13日晚,这些海豚的尸体在海滩上堆在一起,海水也被染成血红色,场面十分血腥。这场名为“grindadráp”的捕鲸活动于上周末举行,当地捕鲸者的目标就是一大群海豚。
而丹麦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一些国际环保卫士却会对这件事视若无睹,只会哀怨别的国家吃了太多肉。
海豚属于鲸类,和鲸鱼都是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是海洋食物链最顶层的动物,就连鲨鱼见到了鲸鱼群或者海豚群都要退避三舍,而且海豚群还会主动地攻击鲨鱼群,鲨鱼也没脾气。作为食物链最顶尖的存在,体型大、食量大,可以控制其他生物的数量,海洋鲸类有着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地位。
原本,食物链中能量随着食物层级的升高而数量锐减,因为食物链顶点的物种一般体型比较大,而且能量会沿着食物层级层层递减,每一个生物层级只能获得下一层级15%的能量,大多数能量都在细胞氧化中变成热量而自然损耗。
整个生态系统按能量来源,浮游植物是最丰盛的,它们是生产者,上层的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可以供养的数量自然也少。但是食物链顶尖的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它们的存在,下层的能量层级中的生物数量都会增加,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压力,可能导致某个中间环节迅速被捕食灭绝。
这就需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那不过是让一种生物的食谱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连环的生物灭绝或者泛滥事件,对环境十分不利。这种影响是持续的,澳大利亚曾经因为兔子泛滥多达100亿只,不得已引入了狐狸等兔子天敌,谁知到了澳大利亚它们不去捕捉跑得快的兔子,而去捕食澳洲本土那些蠢笨的动物。类似的行为导致澳洲环境持续崩溃,越来越脆弱。
捕杀鲸鱼这件事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鲸鱼的食量大,尤其是须鲸类的鲸鱼,它们一次进食都是数百公斤甚至数吨。而在大陆的边缘地带、河流入海口、寒流经过的地方,水体中矿物质多,浮游动植物就很多,十分有利于鱼群的生长,我国海域内就有舟山等天然渔场。而鲸鱼因为食量巨大,可能侵入这些天然渔场和人类抢夺食物。
但这事吧不怪鲸鱼,它们就是天生地养的生灵,智力也十分的高,还会和人类产生一些简单的交流行为,是难得的智力能达到人类五六七岁的物种。只怪人类的生产力实在是太强了,这导致人类的数量非常多,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食物的需要就有国家捕杀鲸鱼、海豚,作为食物或者生产相关制品。
可是捕杀鲸鱼不怕太平洋岛国那种三两头的捕猎,就怕成群的捕猎,人类可以利用超声等手段将鲸鱼、海豚赶到一个海湾然后集中杀死它们,丹麦这类活动尤其多,看起来也十分的残酷。人类持续多年的捕猎活动,加上人类对海洋环境的改造,近些年来鲸鱼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有些鲸鱼也已经濒危。
在过去十年中,尤其是在近几年里,北大西洋露脊鲸一直受到低繁殖率和高死亡率的影响。这些鲸鱼很容易遭到船只碰撞或被渔具缠住。报道指出,此前于2011年,这类鲸鱼的数量还有超480头;据统计,从1900年到1999年间,大约有290万头鲸鱼被捕杀,使得长须鲸、塞鲸、蓝鲸等鲸鱼种类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可以说人类是如今改造地球环境导致多种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从生物的天性上看这无可厚非,人类得吃饭得有渔猎活动。可问题是人类是唯一步入文明的物种,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强,而自然界生态中的大型物种一般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大量物种的濒危会继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人类需要平衡自身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的问题,这归根结底上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
自从人类步入石器时代、学会了制造和应用工具、火焰之后,人类的捕猎能力就一直很强,很多物种在人类迁徙的历程中而灭绝,猛犸象、剑齿虎,近现代的渡渡鸟、袋狼、华南虎等,主要都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而灭绝。在现代人类科技的加持之下,捕猎鲸鱼等大型海洋生物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强。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