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石老街由来(弹子石其实是诞子石)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弹子石老街由来,弹子石其实是诞子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迁
岁月更迭
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称呼在慢慢消失
一些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也渐渐模糊
今天
小编跟大家摆一哈
关于南岸地名的那些事
“弹子石”其实是“诞子石”
弹子石
重庆人都熟悉得很
从字面意思上看
大多数人都以为取弹丸之地的意思
就是小呗
其实弹子石是“诞子石”的谐音
弹子石老街
传说大禹娶涂山氏后
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氏思夫心切
便到江边寻夫
久等大禹不至
竟在江边一碛石上生下儿子夏启
那碛石就被人称为“诞子石”
后来
“诞子石”慢慢变成了弹子石
弹子石上游还有夫归石
传说是涂山氏呼大禹回家不得
化身而成的
四五六七八公里还有个兄弟
没骗你
我们真的还有个兄弟叫“三公里半”
一幅南岸区公交车的照片曾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画面中的公交站点写的是:
“界石、南泉、45678公里”
有人调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界石到南泉的456789公里……
让人眼花缭乱的“公里”
其实
这条路曾是川黔公路首段
因为荒山田地居多
很难有正规的地名
于是
工程师从海棠溪车站算起
以海棠溪为“零公里”
往小泉方向按照里程取下了这些数字化的名字
“零公里”原址位于海棠溪(圈内)
当时
因为两公里处名为罗家坝
所以就没有改名
原本是一片农田的四公里
也因此有了名字
六公里附近本名二塘
但公路离二塘中心有段距离
于是就舍弃了本名直接改称六公里
到了十公里左右有条支路分道南泉
所以十公里又名叫“岔路口”
四公里交通换乘枢纽
上个世纪60年代
在罗家坝与四公里之间建起朝阳化工厂
那地方没有地名
于是那里又被称为“三公里半”
黄葛渡来源《水经注》作者记错名字
重庆老城内
过去就有黄桷街、黄桷居街
主城内还有黄桷坪、黄桷园、
黄桷塆、黄桷堡、黄桷街……
走出主城区
以黄桷来取名的地方就更多了
每个区县都有
多的甚至有几十个
最古老的应当算黄桷渡
早在1500多年前
郦道元就在《水经·江水注》中提到了黄桷渡
不过写成了黄葛渡
重庆人把“桷”读成“葛”
所以记载中有黄葛渡而非黄桷渡
不过
也有说法是郦道元本人并没有来过重庆
是从别人的记载中转载了关于黄葛渡的描述
所以有误也比较正常
“黄桷晚渡”是巴渝美景之一
至今犹存被市民广为传颂
铜锣峡得名于千年前治水传说
铜锣峡里原有很多枝繁叶茂、
树大根深的黄葛树
古时又被称为黄葛峡
郦道元《水经·江水注》中记载:
“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右迳明月峡。”
黄葛峡就是指铜锣峡
虽然大禹在重庆的活动没有任何可靠的记载
但铜锣峡也得名于大禹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
长江在涂山脚下接纳了嘉陵江
浩浩荡荡继续东下
行了不到30里
便被 一座大山挡住去路
大禹疏通九河时
用抓山神钯挖断了那大山
形成了一条峡
哪知那峡里的水太凶猛
经常打翻行船
大禹知道后
就带了一个神铜锣来
每当 江水猛涨时
那铜锣就响起来
这响声一是镇水
二是告诉过往船只不可通行
这样
就很少有行船在这里被打翻了
经过千百年铜锣声响的镇守
凶猛的江水竟被镇住了
铜锣声也就不再响
于是人们就叫这个峡为铜锣峡
铜锣峡口的悬崖上
至今还可以看到像锣一样的巨石
看了这些
是不是感觉
恍然大悟
对南岸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呢
如果小伙伴们还有更多
连小编都不知道的南岸地名故事
欢迎留言分享^_^
— end —
本文由服务南岸整理出品
部分资料来源重庆商报、重庆晚报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